吳天章 WU Tien-Chang
簡介/學經歷
1956年生於台灣彰化,1980年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
80年代時,以充滿新本土意象的平面繪畫系列崛起藝壇,作品談論「政治、歷史」等主題, 被譽為台灣藝壇「解嚴」的第一人。90年代,改以攝影複合媒材為媒介,開啟充滿台灣文化風味的「台客美學」系列攝影創作。2000年初,蓬勃發展的電腦攝 影修圖及合成技術也成為他研究與創作的工具,透過肢體設計和準確度的要求,以「安排式攝影」製作出許多驚聳有力且膾炙人口的影像作品。2010年後又再度 挑戰自己,踏入動態影像領域,以「一鏡到底」、「抽格」、「快速攝影」等的拍攝手法,以及展出現場的互動與機關設置,呈現詭異的視覺觀影氛圍,也開闢了結 合動態影像和空間劇場概念的一條創作新路線。
自許十年一變,期待在面對每個階段時,都能引用具時代性的新媒材技術和觀念。2010年正好是吳天章邁入第四個十年,數位動態影像成為他最新的創作媒介。
吳天章長期以「去菁英」的姿態,將「聳、俗」的台灣常民文化及生命信仰的符碼,成功地轉譯為當代性,使得他的圖像和影像更貼近台灣特殊歷史經驗與土地倫理,除了揭示出自身嬰兒潮世代史觀,並將之發展出龐大的歷史文本。
而歷史的真實往往被隱藏,以一種「偽裝」的樣貌續存且被看見,長久處於殖民與被殖民的歷史 幽魂拉鋸,塑造了台灣的一種掠奪心態、失序社會和集體焦慮。身為一個從歷史與文化批判意識起家的創作者,吳天章極力跳脫「議題式」的創作窠臼,而回歸到社會美學層面的觀照,以黑色幽默的氣質和「返璞」的精神來召喚一種無法「歸真」的歷史記憶、以及仍然斷裂中的主體認同,希望以此重新連結台灣的土地倫理和人文情感。
簡介/學經歷
1956年生於台灣彰化,1980年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
80年代時,以充滿新本土意象的平面繪畫系列崛起藝壇,作品談論「政治、歷史」等主題, 被譽為台灣藝壇「解嚴」的第一人。90年代,改以攝影複合媒材為媒介,開啟充滿台灣文化風味的「台客美學」系列攝影創作。2000年初,蓬勃發展的電腦攝 影修圖及合成技術也成為他研究與創作的工具,透過肢體設計和準確度的要求,以「安排式攝影」製作出許多驚聳有力且膾炙人口的影像作品。2010年後又再度 挑戰自己,踏入動態影像領域,以「一鏡到底」、「抽格」、「快速攝影」等的拍攝手法,以及展出現場的互動與機關設置,呈現詭異的視覺觀影氛圍,也開闢了結 合動態影像和空間劇場概念的一條創作新路線。
自許十年一變,期待在面對每個階段時,都能引用具時代性的新媒材技術和觀念。2010年正好是吳天章邁入第四個十年,數位動態影像成為他最新的創作媒介。
吳天章長期以「去菁英」的姿態,將「聳、俗」的台灣常民文化及生命信仰的符碼,成功地轉譯為當代性,使得他的圖像和影像更貼近台灣特殊歷史經驗與土地倫理,除了揭示出自身嬰兒潮世代史觀,並將之發展出龐大的歷史文本。
而歷史的真實往往被隱藏,以一種「偽裝」的樣貌續存且被看見,長久處於殖民與被殖民的歷史 幽魂拉鋸,塑造了台灣的一種掠奪心態、失序社會和集體焦慮。身為一個從歷史與文化批判意識起家的創作者,吳天章極力跳脫「議題式」的創作窠臼,而回歸到社會美學層面的觀照,以黑色幽默的氣質和「返璞」的精神來召喚一種無法「歸真」的歷史記憶、以及仍然斷裂中的主體認同,希望以此重新連結台灣的土地倫理和人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