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S 福利社

  • 空間/about
    • 防疫公告
  • 位置/visit
  • 展覽/exhibitions
  • 徵件/open call
  • 空間/about
    • 防疫公告
  • 位置/visit
  • 展覽/exhibitions
  • 徵件/open call

耿傑生個展 │ 新聞稿

福利社2021年首檔展覽「感知的輪廓」耿傑生個展,喚醒你的身體細胞!

福利社2021年首檔展覽,將自1月9日至2月6日展出耿傑生個展《感知的輪廓》。耿傑生此次創作作品跳脫以往框架,以複合媒材系列作品為主,創作關注在「媒材」物體本身,而非以「創作材料」視之,試圖重新連結人、物體與空間之間的關係。
 
人類記憶是大腦處理知覺感官經歷後事件的反映,在這些知覺中,又以視覺最容易獲得大腦吸收及轉化,因此我們往往會在不同的時空,卻存在類似的視覺記憶影響下,獲得熟悉又陌生的感知現象。
本次展出的作品有多件以物件裝置結合影像的方式展出,期待喚起觀眾的感官知覺,重新認知「物」的基準。
 
這類型創作手法首先出自於耿傑生在2018年的作品〈沒事〉。〈沒事〉以動態影像及雕塑共同組成,「我在想的是,觀眾在這兩者間的來回,會不會可以跳脫他們原本想像觀看雕塑或影像的方式?」耿傑生後續以此發展其創作,但嘗試「跳脫藝術家自己創造出來的敘事方式」,轉由「讓觀眾回到自己的經驗去發現事情的經過」。
 
在「感知的輪廓」展出的作品更關注於物體如何作用於人的課題。人類與「物」間的互動已趨近為穩定,且有一套社會標準,自然地存在於人類身體與「物」之間,進而形成人類對社會的理解。觀眾在進入展覽空間後,隨著物件上的變異及觀看影像的動作而重新獲取客觀因素,引發對「物」的重新認知,以及「物」與人之間的作用關係。試圖引導觀眾不以消費「物」及使用「物」的角度,而是在外部環境及內部生活經驗中去理解與認識「物」,其中也包括空間及時間維度。
 
耿傑生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和臺灣藝術大學雕塑研究所,早期創作內容多為關注現代人的生存環境,近期則將媒材視為物件來思考,探討人類與物件持續變化的互動關係,試圖捕捉身體感知社會環境而形成經驗的過程,反向理解「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定位。
 
備註:為力行防疫新生活運動,敬請各位觀眾配合量額溫、手部消毒及實名制入場等防疫措施,如人潮眾多,建議配戴口罩參觀,福利社與您一起維護台灣公眾的健康。
 
「感知的輪廓」耿傑生個展
展期:2021年01月09日 — 02月06日
地點: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82號B1
開幕:2021年01月09日17:00
座談:2021年01月23日14:00
與談人:劉俊蘭

新聞稿檔案下載
發布時間:2021.01.09
回到展覽

參觀資訊

週二至週六 11:00-19:00
免費參觀


104​​
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82號B1

02-25857600​

​Copyright © 2021 AVA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圖

追蹤我們

訂閱

相關連結

台灣視覺藝術協會(AVAT)
台灣當代藝術資料庫(TCAA)
台灣當代一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