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開那刻 Lifting off
翁榛羚 WENG Jhen-Ling、阮原閩 Siyat Moses、鍾佩蓉 CHUNG Pei-Jung 三人聯展
翁榛羚 WENG Jhen-Ling、阮原閩 Siyat Moses、鍾佩蓉 CHUNG Pei-Jung 三人聯展
展覽地點|福利社(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82號B1)
展覽日期|2023/06/17 (六) - 07/15 (六)
參觀時間|週二-週六 11:00 - 19:00
展覽論述
三個人,三種身份,一個方法。
三位創作者以版印的技法作為對生命歷程的影射,關注的不單是畫面的組成,更是製版背後那不可言說的身體性與精神性。版畫作為一種間接性藝術,圖像的誕生仰賴於掀開乘載之物的那時刻,在這個時間中靈光才會產生,是創作者試圖將自我的身體與精神凝結,畫面中的流光溢彩中飽含對靈魂的刻印、思想的軌跡與身體的影子,當你試圖閱讀作品的表象,殊不知它是前刻之景的標本與路徑:我在這裡。
三位創作者以版印的技法作為對生命歷程的影射,關注的不單是畫面的組成,更是製版背後那不可言說的身體性與精神性。版畫作為一種間接性藝術,圖像的誕生仰賴於掀開乘載之物的那時刻,在這個時間中靈光才會產生,是創作者試圖將自我的身體與精神凝結,畫面中的流光溢彩中飽含對靈魂的刻印、思想的軌跡與身體的影子,當你試圖閱讀作品的表象,殊不知它是前刻之景的標本與路徑:我在這裡。
掀開那刻│藝術家介紹
翁榛羚
1996年生於臺灣臺北
2018年7月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
2018年9月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碩士班水墨組(在學中)
作品從探討內在自我與外在形象的矛盾中出發,進而延伸至對真幻界限、人性扭曲、歷史重演等議題之揶揄,創造出以佝僂作為盲目群眾象徵的獵奇風景,並且以銅版腐蝕與線香燒灼作為主要表現形式,企圖探索東方傳統美學的新樣態。在2022年榮獲「2023高雄獎 首獎」、「2022南瀛獎 首獎」。
翁榛羚
1996年生於臺灣臺北
2018年7月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
2018年9月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碩士班水墨組(在學中)
作品從探討內在自我與外在形象的矛盾中出發,進而延伸至對真幻界限、人性扭曲、歷史重演等議題之揶揄,創造出以佝僂作為盲目群眾象徵的獵奇風景,並且以銅版腐蝕與線香燒灼作為主要表現形式,企圖探索東方傳統美學的新樣態。在2022年榮獲「2023高雄獎 首獎」、「2022南瀛獎 首獎」。
掀開那刻│藝術家介紹
阮原閩
1994年出生於臺中,現居臺北。
2017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畢業
2023|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版畫組畢業
個人作品網站: Siyatmoses.com
賽德克族與閩南混血。漢語名字具有原住⺠與閩南人雙族裔結合的直接意義,又名希亞茲‧摩⻄(Siyat Moses)。作者因姓名的特殊性從網路上意外搜尋到父親為其出生當年書寫一篇文章,提及對原住⺠血緣的有所期待,因而成為創作的契機。
創作關注以身為當代原住⺠族在面對現代化與全球化的急遽擴張下對於身分認同的提問,其中涉及織品、族群、性別、影像觀看。作品中擅⻑使用版畫特有的平面性與間接性,並結合可與之對話複合媒材。
作品中常反覆辯證的提問:
「我是誰?」
「我來自何方?」
「我將往何處去?」
「我在這裡。我就是此時此刻的自己?」
試圖藉由自傳性的個人情感,連結並激發觀者共有的生命經驗。
阮原閩
1994年出生於臺中,現居臺北。
2017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畢業
2023|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版畫組畢業
個人作品網站: Siyatmoses.com
賽德克族與閩南混血。漢語名字具有原住⺠與閩南人雙族裔結合的直接意義,又名希亞茲‧摩⻄(Siyat Moses)。作者因姓名的特殊性從網路上意外搜尋到父親為其出生當年書寫一篇文章,提及對原住⺠血緣的有所期待,因而成為創作的契機。
創作關注以身為當代原住⺠族在面對現代化與全球化的急遽擴張下對於身分認同的提問,其中涉及織品、族群、性別、影像觀看。作品中擅⻑使用版畫特有的平面性與間接性,並結合可與之對話複合媒材。
作品中常反覆辯證的提問:
「我是誰?」
「我來自何方?」
「我將往何處去?」
「我在這裡。我就是此時此刻的自己?」
試圖藉由自傳性的個人情感,連結並激發觀者共有的生命經驗。
掀開那刻│藝術家介紹
鍾佩蓉
1994出生於台中,成長於苗栗苑裡,現居新北淡水。畢業於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版畫組。以版畫作為主要創作媒材。
創作脈絡
關鍵字:Cheap、價值、薄、精神上的滿足
從個人生活經驗、成長背景出發,審視自我與社會陳規之間的關係。提出以「Cheap」作為一個美學概念、一個光譜,對於社會規範的憤怒、反抗,轉化為觀察與運用,並透過消費文化下,膚淺的、廉價的、投機取巧的、不完美的、不深入的商品,來進行價值的思索。
鍾佩蓉
1994出生於台中,成長於苗栗苑裡,現居新北淡水。畢業於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版畫組。以版畫作為主要創作媒材。
創作脈絡
關鍵字:Cheap、價值、薄、精神上的滿足
從個人生活經驗、成長背景出發,審視自我與社會陳規之間的關係。提出以「Cheap」作為一個美學概念、一個光譜,對於社會規範的憤怒、反抗,轉化為觀察與運用,並透過消費文化下,膚淺的、廉價的、投機取巧的、不完美的、不深入的商品,來進行價值的思索。
掀開乘載之物,正是靈光乍現時刻—--
翁榛羚、阮原閩、鍾佩蓉三人聯展《掀開那刻Lifting off》
版畫作為一種間接性藝術,藝術家於製版時凝結身體、精神於其中,掀開乘載之物時,方是作品靈光產生的剎那。
福利社FreeS Art Space將於2023年06月17日至2023年07月15日,帶來翁榛羚、阮原閩、鍾佩蓉的版畫聯展《掀開那刻》。
三位藝術家以版印為主要創作手法,將自身生命經歷鐫刻於作品中,翁榛羚從內在與外在的自我矛盾出發,展現對人性、歷史的敏銳觀點;阮原閩從賽德克族與閩南人的混血身分出發,關注當代原住民面對的處境;鍾佩蓉從個人生活經驗出發,探討社會消費文化下對價值的認定。他們不僅關注畫面的組成,更重視製版背後無法言喻的身體性與精神性。
藝術家的創作從製版開始,直到掀開紙張等載體時,版畫作品方宣告誕生,靈光(aura)也同時產生,展覽以「掀開那刻Lifting off」為名,便是指這一重要時刻。版畫可以印製兩件以上完全相同的作品,因此有人認為版畫是不具有靈光的,但每次壓印的過程中,都會有細微的差異,造就了每次掀開載體時的靈光乍現。
畫面的流光溢彩正是藝術家身體與靈魂刻印的痕跡,觀者閱讀作品的表象時,殊不知它是前刻之景的標本與路徑:我在這裡。
翁榛羚、阮原閩、鍾佩蓉三人聯展《掀開那刻Lifting off》
版畫作為一種間接性藝術,藝術家於製版時凝結身體、精神於其中,掀開乘載之物時,方是作品靈光產生的剎那。
福利社FreeS Art Space將於2023年06月17日至2023年07月15日,帶來翁榛羚、阮原閩、鍾佩蓉的版畫聯展《掀開那刻》。
三位藝術家以版印為主要創作手法,將自身生命經歷鐫刻於作品中,翁榛羚從內在與外在的自我矛盾出發,展現對人性、歷史的敏銳觀點;阮原閩從賽德克族與閩南人的混血身分出發,關注當代原住民面對的處境;鍾佩蓉從個人生活經驗出發,探討社會消費文化下對價值的認定。他們不僅關注畫面的組成,更重視製版背後無法言喻的身體性與精神性。
藝術家的創作從製版開始,直到掀開紙張等載體時,版畫作品方宣告誕生,靈光(aura)也同時產生,展覽以「掀開那刻Lifting off」為名,便是指這一重要時刻。版畫可以印製兩件以上完全相同的作品,因此有人認為版畫是不具有靈光的,但每次壓印的過程中,都會有細微的差異,造就了每次掀開載體時的靈光乍現。
畫面的流光溢彩正是藝術家身體與靈魂刻印的痕跡,觀者閱讀作品的表象時,殊不知它是前刻之景的標本與路徑:我在這裡。

翁榛羚、阮原閩、鍾佩蓉三人聯展《掀開那刻》新聞稿.pdf |